孟子一则文言文

  1. 九五查询
  2. 文言文查询
  3. 孟子一则文言文
孟子一则文言文 孟子 /先秦

作品原文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
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

  “何谓知言?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生于其心,害于其政;
发于其政,害于其事。
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

译注对照

“敢问夫子恶乎长?
公孙丑说:“请问老师您长于哪一方面呢?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说:“我能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浩然:盛大而流动的样子。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

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sāi)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
无是,馁(něi)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qiè)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mǐn)其苗之不长而揠(y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
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
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
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
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
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
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
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 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 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枯死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
一厢情愿地去帮助禾苗生长的人,就是拔禾苗的人,但这不仅仅是没有好处的,而且还损伤了禾苗。
慊:快,痛快。
告子:名不详, 可能曾受教于墨子。
正:止。
“而勿正”即”“而勿止”。
闵 :担心,忧愁。
揠:拨。
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其人:指他家里的人。
病:疲倦,劳累。
耘,除草。

“何谓知言?
公孙丑问:“怎样才算理解别人言辞中表现出来的情志趋向呢?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
——生于其心,害于其政;
发于其政,害于其事。
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
孟子回答说:“偏颇的言论,知道它不全面的地方;
过激的言论,知道它陷入错误的地方;
邪曲的言论,知道它背离正道的地方;
躲闪的言论,知道它理屈辞穷的地方。
从心里产生,必然会对政治造成危害,用于政治,必然会对国家大事造成危害。
如果圣人再世,也一定会同意我的话。
诐辞:偏颇的言辞。
淫辞:夸张、过分的言辞。
遁辞: 躲闪的言辞。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