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4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作品原文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
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
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
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
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
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
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译注对照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yáo)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xùn),荐(jiàn)绅先生难言之。
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
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zhuō)鹿,东渐於(yú)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shùn)之处,风教固殊焉。
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
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
书缺有间矣,其轶(yì)乃时时见於他说。
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太史公司马迁说:学者多称赞五帝,久远了。
然而最可征而信的《尚书》,记载的独有尧以来,而不记载黄帝、颛顼、帝喾。
诸子百家虽言黄帝,又涉于神怪,都不是典雅之训,所以当世缙绅们都不敢说,不可以取以为证啊。
孔子所传的《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虽称孔子所传,但儒者怀疑不是圣人之言,所以不传以为实。
我曾经西至崆峒山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北到黄帝尧舜之都涿鹿,东到海,南到江淮,我所经历的地方,所见过的长老,往往称颂黄帝尧舜的旧绩与其风俗教化,固来与别处有所不同。
那么别的书说到黄帝的,也或者可以为证。
总之,大要不背离《尚书》所记载的接近这些。
我看《春秋》《国语》,这两篇发挥阐释《五帝德》《帝系姓》很彰著。
顾儒者但不深考而且有的不传讲。
这两篇所发挥阐述得很显著,验之风俗教化固然不同一般,都是事实,一点也不虚。
况《尚书》缺亡的内容多了,岂能因为它缺亡而算了呢?
它所遗失的,像黄帝以下的事情,就时时见于其他的传说中,如百家《五帝德》之类,都是其他学说。
有怎么可以因为缙绅难言,儒者不传,而不选取了呢?
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的人,不能择取。
而浅见寡闻者本来就难为它讲说。
我按照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次序,选择其中语言比较典雅的。
所以写成本纪的开头。
太史公:司马迁自称,因他曾任西汉太史令。
《史记》各篇多有“太史公曰”,这是司马迁对史实加的评论。
《尚书》:即《书经》,简称《书》,我国最早的史书,是有关尧、舜、禹史事和商、周帝王言论及文告的历史文献汇编。
百家:《汉书》卷三?《艺文志》记载有《百家》篇三十九卷。
一说为诸子百家。
雅:正确。
驯:通“训”,准则。
事有所依,文辞又美,也就是有规范的意思。
荐绅:即缙绅,有官职或作过官的人。
缙:插;
绅,大带。
古时官员腰系大带,上插笏版(上朝用的记事手板)。
《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姓》:《大戴礼记》和《孔子家语》中均收有这两篇文章。
空峒:山名,传说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处,在今甘肃省平凉市西。
峒,音tóng。
指《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姓》等上古文字写成的典籍。
顾弟:只不过。
弟,同“第”。
见:音xiàn,通“现”。
表见:记载。
虚:虚妄。
书缺有间:《尚书》缺亡,空白很多。
轶:音yì,通“佚”,散失。
文学赏析
《五帝本纪》为《史记》的第一篇。
司马迁在写这篇传记时,遇到了两个困难:一为史料的缺乏。
司马迁决定从黄帝写起,而《尚书》所载的史实却是从唐尧开始的,前面有许多空白需要填补;
二为史料的真伪难辨。
当时的学者多称五帝,而诸子百家传说的黄帝早已被神化、文学化,难以使人完全相信。
在此种情况下,司马迁作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进行实地考察。
通过到各地漫游,将民间传说和信史材料相互印证;
二是对现存史料进行梳理,不仅到《春秋》《国语》等史书中去寻找材料,而且对儒家的典籍的有关记载,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司马迁终于成功了,他不仅发现了民间传说和信史记载中的许多一致之处,而且切身感受到了各地区和不同部族的文化差异,他还在《尚书》以外找到了许多可资利用的信史材料,为他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篇《五帝本纪赞》乃是对《五帝本纪》写作情况的说明。
司马迁在文中连续运用转折句式,用以表达其感慨和体会。
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在《古文观止》评点中,把这篇文章归结为“九转”,尽管划分略嫌琐碎,但也确实体会到作品的神韵。
这些转折有的表困扰,有的表叹惋,有的表喜悦,有的表自信,均道出了司马迁写作的甘苦,造成转折委曲,往复回环的文势,颇具文简意深的效果。
文言文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