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五则文言文

  1. 九五查询
  2. 文言文查询
  3. 论语五则文言文
论语五则文言文 孔子及其弟子 /先秦

作品原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
(《学而》)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里仁》)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阳货》)

译注对照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
居住不追求安逸;
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
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就:靠近。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正:匡正、端正。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pèi)必于是。
”(《里仁》)孔子说:“富贵和显贵,这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
但是如果不用正当的手段得到它,君子是不会享有的。
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来摆脱它,君子宁可不摆脱。
君子如果违背了仁德的准则,又凭什么成就他的名声呢?
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即使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与仁德同在。
富:财物多,富裕。
贵:地位高,显贵。
以:用、按照。
道:方法,途径。
恶乎:凭什么。
无:没有。
违:离开,避开。
于是:于,在;
是,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jǔ)
”(《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十有五:十五岁。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站立,站得住。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命,命令。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逾矩:越过法度。
逾,越过。
矩,法度。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ěr)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经》呢?
《诗经》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
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
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小子:指学生们。
观:观察力。
怨:讽刺。
迩:近。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