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溺文序文言文

  1. 九五查询
  2. 文言文查询
  3. 哀溺文序文言文
哀溺文序文言文 柳宗元 /唐代

作品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
曰:“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于是作《哀溺》。

译注对照

永之氓(méng)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rǔ)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dài)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yú)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又摇其首。
遂溺(nì)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于是作《哀溺》。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
一天,河水上涨的厉害,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
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游水逃生。
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
”他说:“我腰上缠着很多钱,很重,所以落后了。
”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
”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
一会儿,他更加疲乏了。
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
”他又摇摇他的头。
于是就淹死了。
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
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
于是写下了《哀溺》。
永:即永州。
氓:古代指百姓。
咸:都。
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
善:通“擅”,擅长。
暴:涨。
绝:渡过。
济:渡河。
组词:救济。
中济:渡到河中央。
寻常:古代八尺为寻,再加倍为常,意为几尺远。
不能寻常:达不到平时游泳的水平。
有顷:一会。
益:更。
后:落后。
怠:疲乏。
有顷益怠:一会儿就疲乏了蔽:昏聩,不明是非。
蒙昧侣:同伴。
去:丢弃,放弃。
且:将,将要。
腰:腰缠。
吾哀之:为动用法,我为他感到悲哀。
湘水:即湖南境内的湘江货:这里指钱。

文学赏析

  短文用白描手法,用词简省浅近,人物特点却入木三分,体现了柳氏寓言一贯的特点。

  《哀溺文序》的特色是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主要刻划了溺死者要钱不要命的心态,使全文叙述相当精炼,人物形象十分生动传神。

  正面描写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行动描写,“尽力而不能寻常”,暗示钱的累赘;
二是语言描写,“吾腰千钱,重,是以后”,说明他明知关键在钱,却仍不愿割舍;
三是表情描写,两次“不应,摇其首”,说明他要钱不要命,至死不悟。

  侧面烘托也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反衬,“善游最也”,借他人之口指出他平素善于游泳,从而反衬他今日“尽力而不能寻常”的反常行为;
二是对比,把最善游泳的他反倒淹死,与本来游水本领不如他的人都能安全到达彼岸进行对比。
三是用“己济者”的呼号,从侧面揭示他的蒙昧自蔽。

  作者通过三个正面描写和三次侧面烘托,在简省的白描中通过强烈而深刻的对比,戏剧化地突出了人物性格物征,深刻而令人警醒地彰明了“哀溺”的主题。

  从细节运用与结构分析方面来看,此文也可圈可点。

  在永州民众“咸善游”,而水“暴甚”,几人渡河,船破于中流的背景下,众人皆游。
“咸”点明人人都水性好,即使水“暴甚”,本来众人也可以游至岸边。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一笔转折,使读者注意力自然聚于此“一氓”,而后又特借“其侣”来点明,这个“尽力却不能寻常”的人正是“善游最也“之人,那所有人都不禁要问“今何后为”了。

  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腰缠千钱,财难舍,可谓“氓”之常情。
到底是钱重要还是命重要?

  读者都要问“何不去之?
”了,生死危机下,应该“去之”了吧?
结果“氓”“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对这样要钱不顾命的人,人们都忍不住喊出“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的劝诫。

  出人意料的是,“氓”“又摇其首。
遂溺死。
”这一转笔,直让人慨叹竟然真有这样要钱不要命的人,何其可悲。
再回想前文,这人是“咸善游”的民众中“善游最也”之人啊——这样的人,竟是溺死河中。
为何?
已不言自明。

  小小篇幅,重重铺垫,层层对比。
设悬念、作伏笔,起承转合,多在细节处见匠心。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于是作《哀溺》。
最后“合”笔之处,点明主旨,“善游最也”的“氓”为千钱便溺死河中而不顾,那“大货”又会溺死多少“大氓”呢?

  “得不有”一句是理解整篇辞赋的关键,也是作者由“序文”过渡到赋文的桥梁。
林纾在《柳文研究法》中说:“《哀溺文》与《蝂传》同一命意。
然柳州每于一篇言之中,必有一句最有力量、最透辟者镇之。
……‘序’之结尾即曰:‘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语极沉重,有关系。

  从故事到人物,从记述到描写,都鲜明具体,活灵活现,如一篇“小小说”。
这个被淹死的“氓”,钱迷心窍,爱钱超过爱命,死到临头还执迷不悟,最后终因金钱的拖累而被淹死,实在可悲而又可怜。
可是从另一方面说,他在紧急的关头,分不清主要、次要,依然恋钱不舍,又有些死得活该。
柳宗元在“哀之”的同时,马上想到“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从被淹死的“氓”想到正在被淹没的“大氓”,从永州一件具体的生活事件想到整个社会现实。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