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四章文言文

  1. 九五查询
  2. 文言文查询
  3. 孟子四章文言文
孟子四章文言文 孟子 /先秦

作品原文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主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

  民为贵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絜,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
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

译注对照

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主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
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
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
你没有学过礼吗?
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
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
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
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
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景春:人名,纵横家的信徒。
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
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
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
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
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
正位,礼也;
大道,义也。

(cè)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先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
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棋同情的。
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问情心理的。
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
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
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
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
同情心是仁的发端;
羞耻心是义的发端;
谦让心是礼的发端;
是非心是智的发端。
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
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
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
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
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jì)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zī)盛既絜(jié),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
所以,得到民。
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做国君,得到国君欢心的做大夫。
国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国家,就改立国君。
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
社稷;
社,土神。
稷:谷神。
古代帝王或诸侯建国时,都要立坛祭祀“社”、“稷”,所以,“社稷”又作为国家的代称。
丘:众。
牺牲:供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
粢:稷,粟米。
粢盛既洁的意思是说,盛在祭器内的祭品已洁净了。

(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
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qiè)于心,则馁(něi)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
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说:“我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我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
”   公孙丑说:“清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呢?
”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
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
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
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
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
所以我说,告子不懂得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的东西。
我们一定要不断地培养义,心中不要忘记,但也不要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它生长。
不要像宋人一样:宋国有个人嫌他种的禾苗老是长不高,于是到地里去用手把它们一株一株地拔高,累得气喘吁吁地回家,对他家里人说:‘今天可真把我累坏啦!不过,我总算让禾苗一下子就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已全部干死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很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
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