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作品原文
岩岩梁山,积石峨峨。
远属荆衡,近缀岷嶓。
南通邛僰,北达褒斜。
狭过彭碣,高逾嵩华。
惟蜀之门,作固作镇。
是曰剑阁,壁立千仞。
穷地之险,极路之峻。
世浊则逆,道清斯顺。
闭由往汉,开自有晋。
秦得百二,并吞诸侯。
齐得十二,田生献筹。
矧兹狭隘,土之外区。
一人荷戟,万夫趑趄。
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昔在武侯,中流而喜。
山河之固,见屈吴起。
兴实在德,险亦难恃。
洞庭孟门,二国不祀。
自古迄今,天命匪易。
凭阻作昏,鲜不败绩。
公孙既灭,刘氏衔璧。
覆车之轨,无或重迹。
勒铭山阿,敢告梁益。
译注对照
岩岩梁山,积石峨(é)峨。
远属(zhǔ)荆(jīng)衡,近缀(zhuì)岷(mín)嶓(bō)。
南通邛(qióng)僰(bó),北达褒斜。
狭过彭碣(jié),高逾嵩(sōng)华。
那远远的梁山,堆积着高高的石块。
向远处可以连接到荆山、衡山,近处缀连着岷山、嶓冢山。
向南可以通到邛僰之地,向北可以达到褒斜道。
(这个地方)比彭门都狭窄,比嵩山、华山都要高。
岩岩:高耸的样子。
梁山:指梁州(治今陕西汉中)境内的山。
峨峨:高高的样子。
属:连接。
荆衡:指荆山(位于今湖北省南漳县境)与衡山(位于今湖南省衡阳市境),代指两湖地区。
岷嶓:指岷山(位于今四川省西北部)与嶓冢山(位于今甘肃省天水市与甘肃省礼县之间)邛僰:邛,古国名,位于今四川省邛崃市一带;
僰,本为西南少数民族名,后引为地名,大致位于今四川省宜宾市一带。
褒斜:指褒斜道,位于今陕西省秦岭山区,南起褒谷口(今陕西省褒城县附近),北至斜谷口(今陕西省眉县斜峪关口)。
彭碣:约位于今四川省都江堰市一带。
嵩华:指嵩山(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境)与华山(位于今陕西省华阴县境)。
惟蜀之门,作固作镇。
是曰剑阁,壁立千仞。
穷地之险,极路之峻。
世浊则逆,道清斯顺。
闭由往汉,开自有晋。
这就是蜀地的门户啊,坚固又作为此地的主山。
这个地方就叫做剑阁,悬崖有千仞之高。
地形已险到了极端,道路也高峻到了极端。
天下混乱它就叛逆,天下太平它就归顺。
(它)从已经过去了的汉朝开始关闭,到了晋朝才重新开放。
固:坚固的地方。
镇:一方主山。
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有:用作朝代名前,无实意。
秦得百二,并吞诸侯。
齐得十二,田生献筹。
矧(shěn)兹狭隘(ài),土之外区。
一人荷戟,万夫趑(zī)趄(jū)。
形胜之地,匪亲勿居。
秦朝得到了120座雄关,得以兼并诸侯;
齐国得到了12座雄关,田生才得以献出筹略。
况且这种关口,是国土的边缘。
一个人在此防守,千万人马都踌躇不前。
地形如此的地方,不是亲信可千万不能派他坚守此地!田生:疑为《史记》载田生。
矧:况且。
狭隘:狭窄的地方,多指山口。
土:国土。
外区:边缘地带。
荷:拿着。
戟:古代兵器。
趑趄:踌躇不前的样子。
匪:同“非”,不是。
昔在武侯,中流而喜。
山河之固,见屈吴起。
兴实在德,险亦难恃。
洞庭孟门,二国不祀。
自古迄(qì)今,天命匪易。
凭阻作昏,鲜不败绩。
公孙既灭,刘氏衔(xián)璧。
覆车之轨,无或重迹。
勒铭山阿,敢告梁益。
当年魏武侯泛舟游于西河,赞叹河山险固而喜形于色,被吴起批评。
国家的兴盛实际上在于德行,(无德的话,)险地也难稳据。
那据有洞庭的楚国和据有孟门的晋国,早已没有后人祭祀。
从古至今,上天的规律是不会改变的。
凭着险阻昏庸地统治,很少有不败的。
公孙述已经被灭,刘家也已投降。
这些已倾覆的车子的轨迹,是不可以再行走的。
(我今天)把这篇铭刻在这山凹处,就是为了告诫四川的老百姓的。
武侯:指魏武侯(?
—前370年):姬姓,魏氏,名击。
战国初期魏国国君与中原霸主。
魏文侯之子,前395年—前370年在位。
吴起:是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
洞庭:湖名,位于今湖南省北部,此处代指楚国。
孟门:位于今山西省柳林县,代指晋国。
阻:险阻。
昏:昏暗的统治。
公孙:指公孙述。
公孙述(?-36) ,字子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人。
刘氏:指蜀汉政权。
衔璧:指诸侯投降。
勒:刻。
山阿:山坳处。
梁益:梁,指梁州,三国时置,治今陕西省汉中市。
益,指益州,西汉置,治今四川省成都市。
此处指代四川地区。
作品背景
剑阁在四川北部,其地有大、小剑山,历来是中原通往蜀中的要道。
地势险要,峭壁对峙如门,无路可通。
相传诸葛亮在此修栈道,也称阁道,故名剑阁。
太康(280~289年)初年,张载随父赴蜀郡太守任,路过此地,四望山川,怀古思今而作此文。
益州刺史见而爱之,上献朝廷,得到晋武帝的赞赏,命人刻石,真正成为铭文。
文言文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