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作品原文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译注对照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jiāo),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hèng),而处尤剧。
周处年轻的时候,特别凶暴强悍,最爱和人搏斗,地方上的人把他当作祸害。
同时在义兴地方的水中有蛟,山上有白额虎,它们全都侵害老百姓,所以义兴的人把周处、蛟、白额虎称作“三害”。
在三害里面,周处又最厉害。
凶强侠气:凶强,凶暴强悍。
侠气,原意是侠客气概,这里有不顾一切,爱用武力同人争斗的意思。
为乡里所患:被地方上的人认为祸害。
为,被。
患,忧虑,这里指认为祸害。
蛟:传说是一种能发洪水的动物。
白额虎:老虎。
相传最凶的老虎额上生着白毛,所以称为“白额虎”。
暴犯:侵害。
三横:三害。
横,横暴的家伙,祸害。
而处尤剧:(比起蛟和虎来,)周处更厉害。
剧,厉害。
或说(shuì)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mò),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gēng)相庆。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
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
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
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或说处:有人劝说周处。
或,有的人。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实际上是希望三害只剩下一害。
冀,希望。
唯,只。
其一,其中之一。
或浮或没:有时浮起来,有时沉下去。
与之俱:同蛟一起(浮沉)。
俱,一起。
更相庆:互相庆贺。
更相,互相。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
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竟:竟然。
人情:众人的感情。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cuō)跎(tuó),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zhāo)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zhāng)邪(yé)?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于是他就去吴郡寻找陆机和陆云。
没见到陆机,恰好见到陆云,就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他,并说明自己想要改过自新,但是年龄已经太大,恐怕终究不会有什么成就。
陆云说:“古来的人是最重视‘早晨知道真理,晚上就死去也值得’这一条的,何况您的前途还满有希望呢!再说,人最怕的是不能立志,如果有了坚定的志向,还忧愁什么美好的名声不能显扬出来呢?
”于是,周处努力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个忠臣。
二陆:陆机、陆云兄弟,吴郡人,都是著名的文学家。
平原:指陆机。
他曾经作过平原内史(官名),人们称他为陆平原。
清河:指陆云。
他曾经作过清河内史,人们称他为陆清河。
具以情告:完全把(自己的)实情告诉了(陆云)。
具,完全。
年已蹉跎:时光已经错过了。
蹉跎,原意是失足跌倒,借指虚度光阴,把时间白白耽误了。
朝闻夕死:《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意思是说,早晨知道了真理,当晚死去都值得。
尚可:还很有希望。
尚,还。
何忧令名不彰邪:何必担心好名声不能显扬呢?
令名:美名。
彰,显著。
邪,通“耶”,用在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改励:改过自勉。
终为忠臣:后来周处在晋朝任御史中丞,朝廷派他到边境作战,英勇战死。
文学赏析
《周处》选自《世说新语·自新》。
《世说新语》原名《世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佚事小说。
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
主要记录了汉末到东晋时期士大夫阶层的遗闻佚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放诞生活和清谈风气。
据《晋书·周处传》记载,周处,字子隐,晋代义兴(今江苏宜兴县)人。
在任御史中丞时,曾上书弹劾王亲国戚,不避权势。
后来奉命征讨氐人齐万年,以少敌众,犹斩首万计,临危不惧,力战而死。
这篇文章是写周处少年时代改恶从善的故事,表明一个人只要勇于改正错误,定会成为有用之人。
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写周处少年时代的为人。
作品先点出他的性格,“凶强侠气”,成为乡里的祸害。
《晋书·周处传》中有较为具体的记载:“处少孤,……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
”意思是说,周处少年时代,父母双亡因而无人管束,喜好游猎,不注意自己的品行,肆意横暴,乡里百姓都厌恶他,畏惧他。
这篇作品却没有具体地写周处对乡里的危害,而只是把他与蛟、虎合称“三横”。
这里是虚写,虽然十分简略,却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
蛟、虎危害百姓,百姓畏惧它们,憎恨它们,这是在情理之中的事。
可是义兴百姓却把周处与它们相提并论,而且认为周处“尤剧”可见周处对乡里的危害之大,乡人对周处憎恨的感情又是何等强烈。
同时也为下文写乡人对周处为民除害一事的反应作了铺垫。
第二层写周处杀虎斩蛟为民除害的经过重点突出了乡人对此事的反应。
这里是实写,有详有略。
由于周处好勇斗狠,争强好胜,所以乡里有人鼓动他杀虎斩蛟。
实际上乡人是想利用他除掉二害,使三害“惟余其一”。
这足以说明人们对周处的憎恨之情了。
可是作者觉得渲染得还不够充分,因此接着写他为民除害后乡人的反应。
先写周处杀虎,一笔带过,再写他“入水斩蛟”。
作者作了具体细致的描绘:“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这几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处与蛟激烈搏斗的情景。
与凶恶的蛟搏斗,是十分危险的,可是周处毫不畏惧,在水中上下翻腾,一直漂流了数十里,仍然紧追不舍,这就有力地突出了周处的过人之勇。
然后写乡人对此事的反应。
过了三天三夜,乡人还不见周处回来,都以为他已经死了,以为三害皆除,于是更相庆”,作者把人们对周处深恶痛绝的感情强化到了几乎不近情理的地步。
这样写,就为下文写周处的思想转变作了有力的铺垫。
第三层写周处决心改过自新,这是全文的重点。
先写周处的思想转变。
周处斩蛟归来,听说乡人以为他已死而互相庆贺,这才知道自己被人们所憎恨,于是有了改过的念头。
可以想见,乡人的态度给他心灵上的震动是多么强烈。
象周处这样一个“凶强”成性的人,光是好言相劝是无济于事的。
必须对他当头棒喝,才能使他猛然醒悟。
当然周处的醒悟还必须有内在的因素为基础。
他不仅有“凶强”的一面,也还有“侠义”的一面,即争强好胜。
这说明他的良知还没有完全泯灭。
他自以为是个抑强扶弱,见义勇为的好汉,理应受到乡人的尊敬。
岂知人们对他竟如此深恶痛绝,这不能不引起他内心的强烈震动,于是“有自改意”。
作者这样写,合情合理,深入地揭示了周处改过目新的内在动力。
接着作者写他改过前的思想矛盾。
周处想改过自新,但又心存疑虑:担心自己年岁已大,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了。
他带着这样的想法,去请教当时有名的“二陆”(陆机、陆云)。
他详细地向陆云谈了自己的情况和思想上的顾虑。
承认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前提。
因此陆云就以“朝闻夕死”相勉,并针对他思想上的顾虑,从正面鼓励他:一个人应该忧虑的是自己的志向有没有树立,又何必去担心自己的美名能不能远扬呢?
于是周处翻然改过,终成忠臣。
作者写周处与陆云的谈话,详细具体,而写他改过的经过却极为简略,真是惜墨如金。
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突出周处改过自新的思想基础。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作者是按照封建的道德标准表彰周处的,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的表现,但赞扬周处勇于改过的精神是应该肯定的。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周处的形象,既写了他与虎、蛟并列,为害乡里的可恶可怕的一面,也写了他为民除害、勇于改过的可敬可爱的一面。
这个形象使我们认识到,青年人容易犯错误,但这并不可怕,难得的是立志改正,尤为可贵的是不易初志,抱守终生。
这篇短文在结构上颇具特色,作者精于剪裁,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突出了周处改过自新的内在的思想基础。
作者虚写周处横暴乡里的事实,而实写他为民除害的过程,是为了揭示他改过自新的内在动力。
详细具体地写了周处与陆云的谈话,而对他改过自新的过程却一笔带过,这就进一步突出了他痛改前非的思想基础。
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不仅使读者感到周处改过自新的行为合情合理,真实可信,而且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另外,作品的语言也极为简练生动。
全文只用了一百九十一个字,却把周处的形象刻划得栩栩如生,其简约与生动令人拍案称绝,无怪乎鲁迅先生称赞《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小说史略》)。
文言文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