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亭记文言文

  1. 九五查询
  2. 文言文查询
  3. 石门亭记文言文
石门亭记文言文 王安石 /宋代

作品原文

  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
石门者,名山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
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某,使记其作亭之意。

  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
其亦好观游眺望乎?
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
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
其亦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灭乎?
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
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
好山,仁也。
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
《书》不云乎:予耄逊于荒。
《诗》不云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
人之否也敢自逸?
至即深山长谷之民,与之相对接而交言语,以求其疾忧,其有壅而不闻者乎?
求民之疾忧,亦仁也。
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
民化服,然后可以无讼。
民不无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
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人之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
作亭之意,其然乎?
其不然乎?

译注对照

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令朱君为之。
石门者,名山者,名山也,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留之山中,其石相望。
君至而为亭,悉取古今之刻,立之亭中,而以书与其甥(shēng)之婿王某,使记其作亭之意。
石门亭在青田县城外若干里,是县令朱君监督建造的。
石门,是山的名字。
古时候的人都在山上刻下自己游览参观的感慨之言,留在山中,那些石头可以看到。
朱君到了之后就立了亭子,把从古至今存在的刻石全都立在亭中,并且写信给他外甥的女婿王安石,让他记下做亭子的意图。
青田县:宋代属两浙路处州(治所在今丽水),地处瓯江单游,出石雕,境内有石门洞风景区。
令朱君:指当时青田县的知县,从下文可知他是作者丈人之舅。
石门:石门洞,在青田县西北三十五公里括苍山中。
甥:指甥女。
婿:丈夫,夫婿。

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
其亦好观游眺望乎?
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
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
其亦怜夫人之刻暴(pù)剥偃(yǎn)(bó)而无所庇障且泯(mǐn)灭乎?
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
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
好山,仁也。
去郊而适野,升高以远望,其中必有慨然者。
《书》不云乎:予耄(mào)(xùn)于荒。
《诗》不云乎: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夫环顾其身无可忧,而忧者必在天下,忧天下亦仁也。
人之否也敢自逸?
至即深山长谷之民,与之相对接而交言语,以求其疾忧,其有壅(yōng)而不闻者乎?
求民之疾忧,亦仁也。
政不有小大,不以德则民不化服。
民化服,然后可以无讼。
民不无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优游以嬉乎?
古今之名者,其石幸在,其文信善,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成人之名而不夺其志,亦仁也。
作亭之意,其然乎?
其不然乎?
建亭子的原因,难道是爱好山吗?
或者也是喜爱观游眺望吗?
难道是在这里问询民众的疾苦吗?
难道是酒宴之后休息的地方吗?
或者是怜惜那些人的刻石暴露在风雨之中剥蚀破损而无遮盖保护吗?
人与物之间的感情沟通以同类为前提。
广大繁茂美丽,万物依附着它生长而自己不认为有功的是山。
喜爱山,是仁者的行为。
到郊外的旷野之中去,登高远望一定有感慨。
《尚书》中不是说:“我老死在荒野中。
”《诗经》中不是说过: “驾车出城游览,以排除心中的忧虑。
”环顾自身没有什么可忧虑的,而可忧的一定是天下,忧虑天下之事的也是仁呀!人怎么敢自己安逸?
到了这里见到的都是深山幽谷中的民众,和他们交谈,问询他们的疾苦,难道还有阻碍而听不到人民的言论吗?
探求人民的疾苦,也是仁呀!政事没有大小之别,不以德行来进行一定不能使民众服从。
民众服从了才可以没有争论。
民众没有急议,县令难道就能没事休息、游山玩水吗?
古今的名人,他们的刻石有幸还在,他们的文笔也的确很好,那么他们的名声和刻石一样可以不朽,成就别人的名声不阻碍他们的志向也是仁呀!朱君建亭的意图是对呢?
还是不对?
直:特,但,只不过。
疾忧:疾苦忧患。
燕闲:安宁,安闲。
暴:即曝,太阳晒。
偃:卧倒,伏倒为仆,仰倒为偃。
踣:僵仆。
庇障:逮蔽。
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人与物之间的感情沟通以同类为前提。
慨然:感慨。
予耄逊于荒:我老死在荒野中。
语本《尚书·微子》,原文作:“吾家耄逊于荒。
”耄:形容年老;
逊:逃遁,逃避;
荒:边远地区。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出自《诗经·邶风·泉水》,意指驾车出城去,排除心中的忧虑。
写:通“泻”,宣泄。
壅:障蔽,遮盖。
化服:感化顺服。

作品背景

  朱君于北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年—公元1085年)任青田县令,作者应其请求所作的这篇题记,表面上是在探讨作亭之意,而其实是在阐述“求民之疾忧”,从而“以德化服”的为官之道。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