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
作品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注对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
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
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
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
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一样东西都有根本有始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
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
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第二种含义同样也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
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亲民:《管子·形势解》:“道之纯厚,遇之有实,虽不言曰‘吾亲民’,而民亲矣”。
王阳明曾与弟子徐爱辨亲民和新民,认为“宜从旧本作‘亲民’”,列在《传习录》首章,“说亲民便是兼教养意,说新民便觉偏了”。
“亲民”的目的主要是在于“齐家”,齐家即亲民也。
“亲民”二字与上面“明明德”结合,即弘扬光明的品德要学习和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大人的学问即从生活中而来。
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得:收获。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
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
认识最真的本心。
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兴旺发达。
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致其知:彰显明德本心,诚明一致。
格物:革除内心的私欲。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诚;
意诚而后心正;
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
家齐而后国治;
国治而后天下平。
通过伏灭革除内心不好的私欲、物欲,而彰显明德,认识本心,表里如一。
意念才能真诚;
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
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
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
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
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
庶人:指平民百姓。
壹是:都是。
本:根本。
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
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
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
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文学赏析
“大学之道”是儒学经典《大学》开篇第一句。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
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
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
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
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
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
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
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革除不好的思想;
认识最真的本心。
通过伏灭革除内心不好的私欲、物欲,而彰显明德,认识本心,表里如一。
意念才能真诚;
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
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
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
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
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文言文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