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逃暑文言文

  1. 九五查询
  2. 文言文查询
  3. 郑人逃暑文言文
郑人逃暑文言文 李昉等 /宋代

作品原文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
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译注对照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xǐ)(rèn)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rú)于身。
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郑国有个人在一棵独立的树下乘凉,随着太阳的移动树的影子也移动,他就挪动自己的卧席跟着树的阴影。
等到了黄昏时分,他又把卧席放到大树底下。
等到树影随着月亮移动时,他又随着树影挪动自己的卧席,而苦于露水沾湿了全身。
树影越移越远了,他的身上也越沾越湿。
这个方法在白天使用很巧妙,但晚上用就相当笨拙了。
逃暑:避暑,乘凉。
孤林:独立的一棵树。
徙:迁移,移动。
衽:卧席。
以:(用)来。
及:等到。
至:到了。
暮:黄昏。
席:睡。
于:在。
从:跟从。
露:露水。
濡:沾湿。
逾:(通假字,通:“愈”),更加。
去:离开。

文学赏析

《郑人逃暑》讲述了郑人白天将席子移动到树阴下避暑,晚上由于月光下树的影子拉长了,郑人不是将席子铺在树下,而是和白天一样还移动到树阴里,离树干远了,其实已经毫无遮拦了,所以被露水湿身了。
这则故事主要细节就是晚上睡在树阴下,不但不能避暑,反而湿身。
二是找好讽刺角度,分析因果关系。
这则寓言还告诉我们,外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一定要随机应变,不要墨守成规,太死板了,要懂得变通。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