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曾子固书文言文

  1. 九五查询
  2. 文言文查询
  3. 答曾子固书文言文
答曾子固书文言文 王安石 /宋代

作品原文

  某启:久以疾病不为问,岂胜向往。
前书疑子固于读经有所不暇,故语及之。
连得书,疑某所谓经者,佛经也,而教之以佛经之乱俗!某但言读经,则何以别于中国圣人之经?
子固读吾书每如此,亦某所以疑子固于读经有所不暇也。

  然世之不见全经久矣,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
故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
农夫女工,无所不问;
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
盖后世学者,与先王之时异也。
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扬雄虽为不好非圣人之书, 然而墨、晏、邹、庄、申、韩,亦何所不读?
彼致其知而后读,以有所去取,故异学不能乱也。
惟其不能乱,故能有所去取者,所以明吾道而已。
子固视吾所知,为尚可以异学乱之者乎?
非知我也。

  方今乱俗不在于佛,乃在于学士大夫沉没利欲,以言相尚,不知自治而已。
子固以为如何?
苦寒,比日侍奉万福。
自爱。

译注对照

某启:久以疾病不为问,岂胜向往。
前书疑子固于读经有所不暇(xiá),故语及之。
连得书,疑某所谓经者,佛经也,而教之以佛经之乱俗!某但言读经,则何以别于中国圣人之经?
子固读吾书每如此,亦某所以疑子固于读经有所不暇也。
子固启:长期以来因为有病没有写信问候你,我心里对你非常向往。
上封信里我因为怀疑你没有时间读经书,故而谈到了这件事。
接连接到你的信,信中一直怀疑我说的经是佛经,并且教导我读佛经会导致礼俗的混乱。
我只是说读经,哪里把经书和中国古圣先贤之经相区别了呢?
你每每这样看(误解)我的信,这也是我之所以怀疑你没有时间读经的原因呀。
曾子固:曾巩。
不为问:没有写信问候。
岂胜:怎么能够禁受住。
此处是夸张的说法。
乱俗:迷惑世人,败乱风俗。

然世之不见全经久矣,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
故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
农夫女工,无所不问;
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
盖后世学者,与先王之时异也。
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扬雄虽为不好非圣人之书, 然而墨、晏、邹、庄、申、韩,亦何所不读?
彼致其知而后读,以有所去取,故异学不能乱也。
惟其不能乱,故能有所去取者,所以明吾道而已。
子固视吾所知,为尚可以异学乱之者乎?
非知我也。
然而世人已经很久不能看清经书的全貌了,仅仅停留在读读经书,就不会理会经书的精神。
因此我从诸子百家的著作到《难经》、《素问》、《本草》等小说家的书无所不读。
对于种田的农夫和作针线活的妇女,都不耻下问。
然后才认为对经书的大意有了深切的理解并且毫无疑问。
大概因为后代学习圣人之道的人,因为和先王的时代有所不同,不这样作,就不会详尽的了解圣人吧。
扬雄虽说不好非议圣人之书,然而他对墨子,晏子,邹子,庄子,申不害,韩非的著作,又有哪一种不读呢?
他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量才去读书的,因而有所取舍,儒家之外的学说不能使他对于儒学有所迷误,正因为他不迷误,所以才有能力去取舍诸书的观点,所以能明白圣人之道。
你看我所具有的知识的程度,是否还能被其它学说惑乱吗?
你这是不了解我呀!
全经:指经典的全貌。
百家诸子:指先秦至汉初各种学术流派的著述。
《难经》 《素问》 《本草》:都是古代的医药书。
女工:当时指从事手工劳动的妇女。
不足以尽圣人:不足以全面准确了解圣人的思想。
扬雄:字子云,西汉儒家学者。
墨:指墨翟,战国鲁人,墨家创始人,著有《墨子》。
晏:指晏子,春秋时齐国大夫。
后人搜集他的言行,编有《晏子春秋》。
邹:指邹衍,战国齐人,阴阳家的代表人物,著有《邹子》。
庄:指庄周,战国宋人,道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庄子》。
申:申不害,战国郑人,早期法家代表人物,著有《申子》。
韩:指韩非子,战国韩人,法家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
彼:他,指扬雄。
致其知:得到他应有的知识。
异学:异端之学,指儒家以外的其他学说。
惟其:正因为。
所以:用来。
明,阐明,发明光大。

方今乱俗不在于佛,乃在于学士大夫沉没利欲,以言相尚,不知自治而已。
子固以为如何?
苦寒,比(bì)日侍奉万福。
自爱。
现在使礼俗混乱的因素不是在于佛学之说,而是在于士大夫们沉浸在利欲之中,以言词相互推重,不知道自律修身的缘故。
你认为这个看法怎么样?
最近天气太冷了,祝你双亲万福。
希望你自己多多保重。
吾道:我自己的思想,主张。
方今:当今。
学士大夫:泛指当时读书做官的人。
沉没利欲:沉没在功名利禄,兼并倾轧等欲望中。
以言相尚:以言语相互推崇、吹捧。
自治:自我约束。
苦寒:天气非常寒冷。
比日侍奉万福:当时写信给有父母的人的客套话,意思是祝您的父母近日健康。
比日,近日,近来。
自爱:自己多多保重。

作品背景

  曾巩与王安石从年轻时开始交往,两人交谊甚厚,彼此书信来往很多。
中年以后,由于两人对推行新法观点不同,思想出现分歧。
曾巩的政治思想相对比较保守,对王安石的新法有所非议。
从始合而终睽的历程来看,王安石这封回信是属于前期的作品,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友情链接: 九五查询  古籍史书  老黄历  
免责说明:本站内容全部由九五查询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25 95c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九五查询(95cx.com)鄂ICP备2022010353号-6